从殡葬改革到移风易俗,近年来,横河镇上剑山村依托红白理事会等载体,持之以恒推动乡风文明建设,在多元共治的土壤里育出文明之花。
上剑山村生态公墓占地300余亩,有2000余穴,墓碑与地表齐平,一穴不超一平方米面积,能节省山林地500余亩??稍诟霉菇ㄔ斐跗?,却遭遇了村民的质询?!暗笔本陀写謇锏睦先酥糇殴照戎饰饰颐且院笞铀镌趺垂虬菁郎??!鄙辖I酱搴彀桌硎禄岢稍焙腔匾涞馈?/p>
观念的改变不在一朝一夕。上剑山村红白理事会依托三级联动片区化服务模式,建立移风易俗网格管理制度,通过“村委—网格片区—网格员”三级纵向联动,确保信息掌握到位、工作到位。“早几年理事会成员主要由村干部、党员、村民代表组成,现在我们结合村里新慈溪人占比近半的实际,把新慈溪人也吸收进了理事会,他们的加入有助于更加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需求?!贝逦嶂魅?、理事会会长陈一滔介绍道。理事会还设立“文明会客厅”,去年成功劝阻村域内新老村民大操大办、人情攀比等行为12起。
为了使移风易俗的理念真正转变为村民的实践,上剑山村红白理事会创新采用多种形式引导村民?;砻窦湟帐跫遥拿骼砟钭彀?、三句半等,“生前端碗汤,胜过坟前烧箩筐”等顺口溜朗朗上口;组建“流动宣讲队”,穿梭于村庄巷陌,上门入户进行宣讲;推出积分兑换制,村民简办红白事可累积积分兑换各类生活用品……以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形成“精神引领—行为转化—价值反哺”的文明闭环。
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近年来,村民的观念悄然改变了,暖心行动也越来越多了。曾有村民将简办婚事节省下的两万元费用,用于为本村200位70周岁以上老年人投保甬宁保。这不是个例:据统计,在上剑山村“婚丧事宜双降工程”(降规模、降花费)的推动下,近三年来村民累计节约非必要支出50万元,在红白理事会的动员下,其中有12万元捐赠慈善,用于为老年人发放敬老红包、慰问品、投保各类保险等。文明乡风具象成了可触可感的民生温度。(慈溪日报)